Preflop 基礎前導
接著就是撲克個階段的介紹了,首先是 preflop 這個是在翻牌前的階段,擁有的資訊幾乎只有手上的牌以及對手的各個動作,但在講一些 preflop 的策略前,先來介紹一些名詞跟觀念。
OOP & IP
OOP (out of position) 指的是沒有位置也就是位置靠前的人,而 IP (in position) 則是後行動的位置。
OOP 的缺點是過牌後不能直接看到下一張公牌,而是需要等後面的玩家,而且資訊較少,畢竟你沒有後面玩家的行動資訊,另一個則是 OOP 的控池能力較差,控池能力簡單來講就是操作底池膨脹的速度,那因為 IP 可以根據 OOP 的行動來 check 或是 bet 來控池,但 OOP 沒辦法。
也因此越前面的玩家玩的牌會越緊,越後面的玩家玩的牌相對較鬆。
Equity realization
上一章講到了你每個手牌都有自己的 equity,但那個是照勝率所算出來的,也就是 raw equity,然而在牌局中只有走到最後的牌才會拿出來比大小,那麼你的牌就算 raw equity 比較高,但這手牌走不到 showdown 的話有這個 equity 也沒有用,因此每個手牌的 equity realization 就是會再根據這個再調整。因此有時候會看到這個手牌的 raw equity 比較高,但是 realize 後的 equity 比較低。
Linear range 線型範圍
linear range 指的就是每個 combo 的強度都是線型的,我們在不同位置打的牌都是根據這個 range 從強到弱選擇的,例如我在 UTG 會打到 A4s,那我在 Button 的時候肯定也會打到 A4s,不可能我在 UTG 的時候玩,但在 Button 的時候不玩。因此從位置越緊的到位置越鬆的,會打的牌的範圍是照牌力增加的。
例如下面分別是我在 UTG 跟 Button 會玩的牌,紅色代表 raise
Board coverage 牌面覆蓋性
所謂的牌面覆蓋性其實指的就是你會玩的牌的範圍,例如上面可以看到我在 UTG 的時候還是會玩一點 22、33 這種牌力看起來不強的牌,理由是為了保持我的牌面覆蓋性,不然假設我都指玩 AA 等最強的牌,那你的對手肯定不會跟,但就是因為你有可能會玩 22 這種,對手才有可能會跟你,也就是說有時候玩一些不強的牌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讓自己有強牌的時候可以拿到更多的價值。
Polarized range 兩極化範圍
當我們的策略中有 call 的時候,我們需要去選擇這種方式,也就是比較強跟比較弱的牌要比較多的 3bet,而中間的比較多 flat,第一個理由是對手比較難判斷我們的範圍,另一個點是如果我們遇到 4bet 了,我們比較弱的牌也比較好蓋,因為 equity 本來就比較低了。
Squeeze 擠壓
假設今天有中間的玩家 call,因為中間玩家的牌力在中間 (如果比 raiser 還強的話應該會 3bet),因此我們後手可以 3bet 來把中間的擠掉,但要 squeeze 的話牌力也需要更緊,因為同時要面對兩個人的 range。
Size
上面簡單介紹了什麼時候要 raise、call、fold,但都沒講到 size 要多少,因為平常打的都是 6max 100bb,所以我就用這個介紹了,如果想看其他的表格的推薦一個平台 GTO wizard,那假設 raise 是 2.5bb,我們 3bet 的 size 大概是在 3~4 倍左右,而 IP 會比較小,OOP 會比較多,因為我們在 IP 的時候會希望底池不要擴大的太快 (之後會講到),而 squeeze 的話會比這個還多,大概是原本 3bet 的 size 加上有幾個人在底池。
這章節介紹了一些在 preflop 的時候會用到的策略跟觀念,希望大家有空可以去按按看 Gto Wizard 的表格,看一下各個位置打的範圍,雖然要全部記起來不太可能,但是可以很大程度的幫助理解範圍以及牌力,下一章會再更消息的介紹 preflop 的策略。